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活动 > 正文

领导致辞 | 张大良副会长在2017智慧校园广州论坛上的精彩致辞

发布时间: 2017-11-27 15:18:0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张大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


尊敬的任刚董事长、尊敬的杨宗凯校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老师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来参加微服务·大智慧——2017智慧校园广州论坛。


本次论坛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中举办的,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握高等教育历史定位、根本任务、目标要求,做出中国特色,彰显自身优势,以“奋进之笔得意之作”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


本次论坛以“微服务·大智慧”为主题,分别研讨各个专题,具有重要的建设实践指导意义。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我谨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向各位出席论坛的领导、老师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同时,感谢联奕科技有限公司的精心承办,感谢高教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的热情协办,感谢北京华宇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2017智慧校园广州论坛现场 


今年7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召开了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刘延东副总理对会议的召开作出重要批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学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批示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所做出的积极贡献,这对学会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使我们对学会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批示明确了高教学会作为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的职责定位,对高教学会今后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高教学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发挥优势,改革创新,做好研究咨询、服务决策、国际交流等各项工作,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征程上再立新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批示是我们推动新一届学会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根本要求。

 

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新任会长杜玉波同志对新一届学会工作进行了总体谋划安排。


他强调指出,高教学会要提升政治站位,把握办会方向,要找准职责定位,把握服务变向,要推动争先进位,把握工作导向。高教学会要服务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服务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服务高等学校的办学治校,服务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的理论探索,要坚持把繁荣学术思想作为立会之本,把提供高端服务作为兴会之源,把完善标准规范作为办会之纲,把推动创新合作作为强会之要。高教学会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高教学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把学会建设成为有广泛代表性、有重要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的学术团体。


杜玉波会长围绕学术研究提出新的要求。他强调指出,本届理事会将注重聚焦于“中国特色”这一根本特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高质量”这一战略普及,“深化改革”这一根本动力,力争在关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局性、关键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此,确定了近期的七大研究专题。包括“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标准及评价体系研究”“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的研究”“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与人才战略研究”“高校招生选拔制度改革与人才培养创新研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七个研究课题全部由新任的副会长领衔,组织全国高等教育专家学者一起,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扎实的问题分析、广泛的经验对比和透彻的规律摸索,力争提供新视野、大数据、好主意、金点子,力争提出有实践支撑,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有路径可行的重要咨询建议,力争就相关问题领域的科学决策、实践总结、学理分析等多方面的需求做好咨政、咨教、咨询服务。在此,我们欢迎大家参与这些专题研究工作,共同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下面,围绕本次论坛主题和相关专题,谈一些我的看法、想法和对策建议,供大家研究参考,请各位批评指正。


众所周知,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全球大背景下,以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引发教育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信息技术驱动着教育教学及管理创新,可以说,现阶段大部分高校正处于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网络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平台技术、互联网平台技术被充分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智慧校园建设蓬勃兴起,智慧教室逐步涌现,教育信息化平台及其应用百花齐放,基于互联网的MOOC平台和资源日益丰富。


就高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而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取得的成绩是十分显著的。概况来说:


一是搭建了高校课程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不少省市成立了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促进优质教育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立基于混合在线课程的教学模式,形成课程共享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应用与共享,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的创新;


二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创新。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翻转课堂、微课等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利于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互动式、混合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是优化教学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通过建设教务管理系统,信息技术促进了日常的教学管理,在学生的成绩管理、学生学业成绩预警、学籍管理、课表安排、学生评教、教师管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使得管理工作更加主动有效。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学教育形态创新、丰富教学资源、重塑教学流程、改革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机制改革等方面同样起到了积极作用,已得到高校的普遍认同。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多数高校都制定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规划,并在学分认定、转换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四是改善了教学环境,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体验和学习体验。目前,课程中心、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等数字化教学和学习平台已在各高校普及,不断满足教师对课程设计和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制教学环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既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五是教材形态创新,研发出一批与在线课程数字化资源相融合的新形态教材。这些新形态的教材更加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具有自审、管理、交互和测验等特征,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讨论、答疑等环节都可以在学生、老师的移动终端上完成。也使得课程与教材之间的界限逐步缩小,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需要;


六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融合的在线课程迅速发展,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我国高水平大学率先建设,引领发展,其他高校及时跟进,形成燎原之势,社会机构积极响应,及时支持服务,各方集聚优势,相互促进,努力协同,扎实地推进了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科学发展。


今天到会的杨宗凯校长,他们的学校可以说是智慧校园在高校领域的一面旗帜,他们学校的智慧校园是全国高校做得最好的,接下来他也要做这方面的专题报告。


在跨校、跨区域在线学习、翻转课堂、线上与线下混合式学习等共享与应用模式不断涌现,国内有600多万人次大学生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获得了学分,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快速持续上升,在课程数量和应用规模上,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高校在信息化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不少高校缺乏能够统筹规划、统筹预算、统筹协调与建设信息资源和技术的校领导、岗位及其执行体系的管理组织架构;


信息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人财物等方面还不能够满足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及其管理的需要;


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的观念和意识有待增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有待加强。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能力还不足以把信息技术自如有效地应用于教学;


高校时时能学习、处处能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加强。有些高校尚未将智慧校园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针对这些问题,我想在这里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是高校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体制机制。

 

要从管理组织架构上确定能统筹规划、统筹预算、统筹协调与信息资源和技术的学校领导岗位以及执行体系,建立信息化部门为牵引,职能部门为主导,全员参与的良好机制;

 

也可以成立学校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作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决策层,对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立CIO首席信息官,作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学校的事业发展战略和信息化战略结合起来,推动多种业务融合、多个子系统整合的智慧校园系统工程;

 

也可建立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学校信息化和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协调。要充实学校信息化部门的力量,配备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部门领导,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各项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

 

还要建立有效的经费筹措机制,保障长期、稳定、足额的经费投入;

 

二是高校要坚持“系统设计、建以致用”的原则,在“用”字上下功夫;要坚持“应用驱动”导向,加强“用”的绩效考核。智慧校园不是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堆砌,技术和设备在各应用场景中必须用起来,真正实现“课堂用、管理用、经常用、普遍用”,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支撑“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完善支持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和各项管理工作的保障机制,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建设SPOC课程等等。

 

三是要加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强校园无线网络环境建设、移动学习平台建设和“智慧教室”、“智慧图书馆”建设,打造更为智慧的教与学的环境,使得泛在的、移动化、碎片化的学习成为可能,不仅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而且要让“课堂”随着教师和学生“移动”起来。

 

要从长计议,基础设施一定要考虑到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要留有余地和发展空间。要高标准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包括网络线路、出口带宽、数据中心等配套设施。

 

要加紧互联网建设,加强云服务的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智慧校园建设水平,使得学校各项业务管理工作能够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系统、学工系统人事系统、科研系统、财务系统等不断地简化工作流程,优化用户服务,提升工作效率。

 

包括通过服务信息化为师生提供更为便利的吃、住、行、金融等便利的信息化服务,通过智慧人员监管系统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监管模式,加强节能节电节水管理。通过智慧监管的大量传感仪器、视频、摄像头、门禁等物联网感知和控制设备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健全数字化平安校园。

 

四是要着力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通过开展相关培训、进修、研讨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职后教育,增强一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意识、水平和能力,增强管理人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改变部分高校存在的信息化“难用”“不会用”“不愿用”的状况。要促进智慧校园依据业务要求进行建设,业务要求根据智慧校园加以改变,要引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关注作为智慧校园建设新工具的新技术运用。目前,广泛被提及的新技术有云服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AI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的技术将大大地提高智慧校园建设的效率。

 

五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高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SPOC、微课等基于信息技术的多种形式的课程,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参与到相关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当中,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来扩大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课程数和教师数。

 

六是依法治理,加强网络安全工作。今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将网络安全提升到法律层面加强管理。我们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和问责机制,要坚持“事先预防”,把网络安全与智慧校园紧密结合进行同期、同步建设,提升智慧校园网络安全水平,为智慧校园建设保驾护航,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不断优化各项管理服务的流程,持续提高管理效率,完善丰富教学环境,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促进智慧学习、智慧管理。

 

本次论坛主题鲜明,联系实际,在服务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评估数据库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以上内容为现场实录,未经过嘉宾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