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活动 > 正文

精彩报告 | 胡钦太:创新评价方式,切实提升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发布时间: 2018-11-07 15:56: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胡钦太(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原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受主办方的邀请,能够在这里跟大家共同学习。刚才几位专家做了非常精彩的讲座,我本人也受益匪浅。


在讲这个题目之前,我要做两点小说明。

第一点,这个题目本身是一个命题作文,主办方希望我结合信息化建设跟本科教学评估相关的情况,讲一下自己的体会,所以才有这个题目。


第二点,9月中旬,我从华南师范大学调任到了广东工业大学。我是还在华师工作的时候接受了这个题目,所以在今天讲解的整个过程中,我讲的例子跟一些情况主要结合华南师范大学的工作实践来讲解。


今天我想跟大家共同讨论的是这个四个部分:

第一,在今天这个情况下,我们重提强化教育评价的重要地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第二,当前本科教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和困惑,摘取重要的两个方面跟大家做介绍;

第三,在信息化2.0背景下,我们的本科教育教学评价应该走什么路子;

第四,是我在华师工作期间跟林南晖主任等一批同事共同做的一些事情,用四个平台跟大家举几个例子。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一流本科建设再次强化教育评价的重要地位。


行内的同志都知道,2018年是高等教育或者是中国教育的大年。在这一年,中国的教育大会召开,而且今年8月在四川又召开了本科教育的重要会议。国家从最高层面到我们的主管部门层面,对一流本科建设高度重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流本科应该以教学和人才培养作为核心来展开工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去理解,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评价的问题。评价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助推器,在一流本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什么今天把教育评价又重新提到这么高的位置来,其实是有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的。


从上到下,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具体的大学的领导管理层,对于本科建设也是非常重视。教育部副部长林惠菁同志在会上强调了,“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本科,坚持以本科为主,这是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作为高校的教育管理者,清华大学的校长邱勇同志也提出来,“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没有本科教育水平的提升,就很难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这都从一个高度上强调了本科教学。


我在华南师范大学工作的时候同时管了信息化和本科教学,所以对这一块,我本人的体会是尤为深刻,而且是比较有感受的。究竟什么是一流本科,用什么来判断,有很多的标准,也有很多人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是在我看来一流本科教育的评判依据,起码要满足这五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这个很清楚,在我们的大学中,如果没有一流的师资,我们的大学是办不下去的。但仅有一流的师资还是不够的,还要看这个一流师资往哪里走。


所以第二个要求必须是有要考虑这个学校是否有政策制度保障一流师资配备到本科。现在很多大学都有文件规定,要求教授给本科授课。这是为什么呢,本来教授给本科上课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就是很多教授不愿意为本科授课,所以第二个要求判断的依据,在这个地方。


第三个判断标准就是学校是否把一流学科优势和一流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这个也相当重要。在现在的大学中,由于大学的排行榜等等一些原因,对于高等学校的科研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而且确确实实摆在很重要的一个坐标上,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并没有把一流的学科优势和一流的科研优势转化成我们的教学优势。


第四个标准就是学校一流科研成果是否能够及时转化为教学的内容。从我35年的高校工作经验来看,其实很多学校都做不到。在硕博士生的阶段,可能还偶尔能够把导师最优先的最优势的成果在讲课的过程中有所渗透。在本科的教学中基本上是等待导师的科研成果转化成论文或者专著之后才能接触到,是相对滞后的。


最后一个评判标准,就是学校是否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这是我理解的一流本科教育的评判依据。那么他的灵魂在哪里呢,我觉得就是两句话,一个优秀的本科教育首先必须要有优秀的教学质量,必须是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这就是一流本科的评判依据。


一流本科的评判依据,关键一个因素就是要抓住本科教学质量这个“牛鼻子。他有两个要素,一个是要完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只有完善了整个质量保证体系这个前提,我们才能提高本科的教育质量。也只能在抓住这个“牛鼻子”之后,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能够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怎么样强调质量,怎么样抓好质量,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评价或者叫做评估。


  • 教育评估现在是当今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之一,现在已经把评估跟基础理论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并称为教育研究的三大领域。


  • 目前,评估在联合国也是引起了高度重视,教科文组织把是否具有完备的教育评价技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高低的尺度。


  • 国际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中也形成了以评估、以认证、以审核作为主要手段的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的模式。


第二部分,当前本科教育教学评价的现状与困惑。


目前来讲,我们国家也已经高度重视这方面工作。但教育评估到了我们中国的高等教育中,目前还确实是有一些困惑,或者说我们的现状,我个人认为还是堪忧的。在我们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科研过热,教学过冷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导致教学过程在高校不受重视,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学评价也流于形式。


在高校工作的同志一定会听到很多顺口溜,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我们平常在评价本科教学的时候经常会这样说,“本科教学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从事本科教学的老师中有一个顺口溜也是蛮致命的,叫做“十年科研成高工,十年教学两手空”。从侧面导致了本科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从目前情况来看,我觉得有两个方面是最要命的东西,一个是教学质量不受重视,评价流于形式。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三个点。从教师、学生到我们的管理层,是我们高等教育或者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全景图。


从教师角度来讲,目前还是停留在挣工分的这种角度;

从学生层面来说,还停留在挣学分阶段;

从我们管理者来讲是停留在挣绩效的层面来去处理教学质量的问题,所以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受不到重视。


那么在教师层面来说,更多的是重科研轻教学。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教学生的教师在学校中是得不到比较高的礼遇的,从评职称,到教学成果的认定,到薪酬体系,对这帮从事教学的教师来说,多多少少是有一些不公平的,所以导致了在教师这个层面上,基本上都是用一些老的统一教材,用旧的讲义和PPT满堂灌,在考试的时候,为了保证学生对他的评价就划重点。


从学生角度来讲,考大学之前和进大学之后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层面。在高中阶段,班主任或者老师会跟学生强调,在高考中,你只要提高一分就可以干掉一千人,在填志愿的时候,你就能够进一个门槛更高的学校。而进大学以后,有一个口号就很鲜明,叫“60分万岁,多1分都是浪费”,考60分叫“低空飞过”。结果就是在大学课堂中,多数学生都是玩手机,考试的时候就靠背重点。中国大学有个特别的现象,在临考试前一定会放两周假,这两周假用来干什么呢,就让大家来复习。复习什么?就是背老师划的那些重点,然后就来参加考试。不管你理不理解,只要背好填进去,分数也是比较高的。


从管理层来讲,高水平大学建设也罢,双一流建设也罢,都提出了很多硬性的指标,这些指标都是可操作的,能够一目了然地去衡量。在这些指标的背景中,我们忽略了一个软性的指标,就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在这种指标重压下,我们的管理者基本上就按照这个去做了。


以某大学为例,每年都有一次本科学生学习质量的调查,我抽取了2016年的结果。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优秀率达到93.7,而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满意度评价只有64.2。这就产生一个问题,究竟是老师很会教,学生不会学,还是老师教得很好,学生学得不好?差距为什么这么大?事实上,根本原因不在这里。我们深入了解之后发现,在发问卷的时候,辅导员跟学生说希望学生把分数打高一些,不要影响评价的结果。这样的情况导致了这种评价是非常糟糕的。我们在深入了解的过程中,学生有学生的说法,教师有教师的说法,各自有各自的难处,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典型的原因就是中国特色质量保障模式及标准无法在高校很好地落地。其实我国在高等教育质量这一块的顶层设计是非常好的,中国特色五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中,从自评、校评、专业评、国际评跟学生常态测评,已经是很好的顶层设计。在这个模式中我们也提出了“五个新”,包括新理念、新标准、新方法、新技术、新文化等等。在新标准中还专门提出要达到“五个度”。这“五个度”,就是关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条件的支撑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还有学生用户的满意度等等。但是在现实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落地。


对比原来的旧标准和现在新设计的新标准,我们很清楚地看到新标准是具有创新性的。这个创新性,不管是在理念上还是标准上还是方法上乃至于技术上的创新,都体现的非常好,但是在现实中确确实实没有落地,表现出来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就这么一个样子。


从教师评价学生的情况来看,目前仅仅还是依靠考勤拴住学生来课堂上课,结果导致的情况是学生人在心不在。平时的作业只保留了分数,没办法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我们靠的是期末考试划重点让学生考一个分数,保证他能够60分万岁,这样的情况很难考察学生真实的水平,教师评价学生就只是看了结果,无法保留过程。这是现实的情况。


学生评价老师,通常都是督导组听课,或者是在开学前浩浩荡荡地组织领导去检查课堂,然后期中期末有一些教学检查。整个过程都是通过一些表格来评价教师,从这个情况来看他的特点就是自上而下,是一种人为的、定期的,而且是主观的,这样评价我们的教师也是非常不恰当的。


学校评价学生也一样,就是通过教务系统、学籍系统来做总体的评价跟统计,极少关注到学生个体自由发展的维度。


通过这个比较,我们很清晰的看到,指标没办法落地,在这些方面上确实表现的非常清晰。


  • 高校对“教师的教的评价,要更甚于对“学生的学”的评价,学生没有成为评价的主角,现在基本上在高校的评价都评价老师多过评价学生。

  • 对学生知识的考察多于对能力的考察,主要是通过评价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难以进行记录和保存,无法对教学质量进行常态化监测。

  • 采用一套相同的评价标准来评价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的发展。

  • 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分数,通过评价难以真正改善教学提升质量。


这个是我们目前在本科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五个问题,也就是我们按照新的标准无法落地的情况。


第三部分,信息化2.0背景下本科教育教学评价的创新。

今天前面几位专家也讲到了,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2.0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科教育教学评价应该有所创新,应该是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职能,一流本科应该以教学为主来培养一流人才,应该是强化这种评价的导向,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创新评价的方式,切实提升本科教学的质量。


从目前情况看,国家层面是非常的重视,从2.0的行动计划中也有所展示,刚才吴砥教授也讲到了信息化发展的四个阶段,现在我们从融合发展阶段进入到创新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在推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方面,要展示出更加强大的能力和重要的价值。具体体现在今后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育治理等方面,都要跟进。


牢抓人才培养的核心点,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高等学校的职责,四大功能显而易见。什么是一流人才,我们觉得要在这些方面有体现。从思想启蒙、科学发展、科学进步,引领社会发展,这是我们的人才标准。习总书记也讲,“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的其他工作。从总书记的角度,从中国角度,也充分肯定了本科教学重要意义所在。所以高等教育再往纵深推进,必须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核心点,是一点都没有错的。这里应该怎么做呢,个人认为目前一个核心的要素是必须要以评价为导向,切实提升本科教育质量,教育部专门有文件对本科教学进行强调,这里我不再重复。


评价也要从以下方面做提升:

  • 一流本科教学质量文化的建设角度来提升;

  • 要从教师的切实可行的关于它发展的方面去提高,将教学业绩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 以创新人才评价体系作为突破口来切实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

  • 以及全面发展的“教学学术


现在有一个偏向,基本上就把科研当作学术,教学基本不当学术,所以我在这里很慎重地提出了“教学学术的概念。


具体怎么做,我从三个方面提这个评价的问题。


第一个从宏观层面,也就是从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方面。现在国家有一个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据了解,这个系统跟联奕也是有关系的,他们做了大量的研发工作。目前已经升级到了2.0版本。2014年底的时候已经有600所高校已经入库,2015年底实现了1200余所普通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的“全覆盖”,是形成年度《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的主要支撑平台。


从中关层面来讲,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必须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创新评价方式,规范教学质量评估过程。


首先要建立一个质量评价的大数据模型,包括学生模型教师模型以及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模型。


在学生模型中基本要包括这些要素:基本信息、学习特征、个性特征、社交特征。

在教师模型中基本要包括这些要素:基本信息、教学特征、个性特征、社交特征。

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模型中要包括:基本信息、质量监测与改进、课程教学特征、人才培养质量。


在质量评估过程中,首先要把线下面对面教学跟线上个性化教学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学习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联通起来。


从线下面对面教学来看,要通过各种网络技术收集数据并处理,最终要把监测的结果反馈到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做有效的推送。我想,企业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应该是有借鉴意义的。


从线上个性化教学来看,也是通过这个网络的监控拿到数据以后,要做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最后以可视化的方式反馈到有关的人员中去。那么对学生来讲,要形成学生的成长档案,对教师来说,要形成教师的成才档案,包括教学质量的现状及分析,存档,最后给领导班子做决策使用。


数据获取到以后,我们的目的是做质量提升。往往有一些平台或有一些做法,做到前面一步以后就停下来,后面就不知所云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所有的评价数据都是没有作用的。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讲,要通过面对面学习在线,在线学习等等,最后把数据汇集到管理中心中。通过这样的一个处理方式,最后到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中,给学生推荐他所需要的基于知识的推荐,基于内容的推荐,以及协同过滤的推荐。


从教师的角度和管理者的角度来讲也是一样,因为时间关系这里我不再多讲。


第三,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就是讲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跟踪、认证。包括毕业生的就业跟踪,继续教育的学习成果认证,还有学习者身份证的问题。关于学习者身份认证,当区块链技术还没成熟的时候,我们是遇到困难的。现在区块链技术已经逐步成熟,并进入了应用,那么这一块也不成难题了。所以呢,如果这些方面能够得到一种突破性的解决的话,那么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一定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四部分,华南师范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最后,用几分钟介绍一下华南师范大学的一些基本做法。近几年来,华南师范大学回归教学本源,日益重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且与教育部合作,在利用信息技术评价教师教育质量等方面展开探索与实践。


在最近这两三年,我们系统地完成了这些事情。


第一,跟教育部评估中心合作开发了两个平台,分别是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和师范类专业认证管理信息系统。这两个平台,目前一个已经开发完成,在运作状态,还有一个正在开发中。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平台,目前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基础论证,模型也建好了,已经进入了开发阶段。师范类专业认证平台今年已经开始在运作,今年已经在做试点,并且在教育部属的几所211师范大学也开始进行使用。


第三个平台,是我们开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课堂教学的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理论框架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核心标准的pdca的循环。技术框架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就是业务处理流程。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在知识与技能的分析,过程与方法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数据。这些数据,确实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对管理层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帮助。


第四个平台,是面向SPOC的教学数据智能分析与应用平台,这也是我们学校自主开发的。目前情况看来,平台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对我们教学工作有非常大的支撑。


我今天跟大家汇报的内容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以上内容为现场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