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活动 > 正文

精彩报告 | 曾德华: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信息化驱动教育现代化

发布时间: 2018-10-26 16:59:5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曾德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副主任)


各位校长、老师和新老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全国教育系统正在贯彻学习和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这段时期,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广东省教育厅等部门汇同联奕科技在这里举办2018智慧校园广州论坛,非常高兴来跟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高等学校信息化方面的一些新技术、新思想、新应用和新理念。


坦率地讲,高等学校信息化这几年我接触得相对少一点,到部分学校也做了一些学习和调研,确实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在教育行业乃至在全国范围一直走在前列。


今年4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布以来,我想大家都做了深入的学习。我个人理解,《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标志。


2011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当时我和吴砥教授都是起草小组的成员。经过了7年多的发展,我国信息化的建设应用发展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社会信息化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我理解教育信息化2.0是我们整个教育信息化迈入一个新发展时代的标志性文件和标志性始点。就跟我们在座的各位校长和网络中心主任们在学校里做的一样,一个门户的开通,一个系统的开通,也标志着我们学校信息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那么信息化2.0行动计划,我个人理解它从宏观上有3个标志。


第一,进入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的战略。我国教育信息化从应用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原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向大数据、智慧校园的发展方向去转变,从智慧教育向智能教育转变,对学生、教师乃至社会公众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第二,提出了新的模式。教育信息化提出了大平台、大资源、大治理各种新的模式。另外我们在各个地方和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中也创新地出现了一批好的、优秀的应用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我们向全国其他教育部门和学校推进的一种新的创新的应用模式。


第三,就是教育部要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说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普及,政务信息系统的整合共享,百区千校万课工程,网络扶智工程,专项培训工程,优秀案例推广等等。


围绕高等学校信息化,结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我提4个问题在这里跟大家探讨。


第一个问题,就是教育信息化大平台。教育信息化大平台的概念提出来,不是很突然的,这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因为在起草之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门给教育部来了一个关于用大平台解决教育信息化的专题报告,当时科技司委托我们做一些答复,看这个事怎么做。大平台的概念提出,可能还跟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信息化大平台,比如像阿里巴巴,百度等提出的新的模式有关。希望用大平台来解决教育信息化的一些建设分散问题,尤其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各自为政、资源分散、投入重复的问题。我因为最近也在起草教育部的信息系统集成整合与数据共享的总体设计方案,我们在研究以后,那么大平台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现在涉足的就是在基础教育方面,一定要推区域性的教育信息化大平台,在高等教育方面怎么来做,我们没想好,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思考和探索。从国家层面上,教育部已经建立了两个比较大的平台,一个是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由电教馆牵头来做的。那么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大平台到底怎么来做,教育部正在重新规划。按照国家对大平台的总体部署,将来我们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平台怎么跟国家的大平台做整合,跟教育部的大平台做整合,这是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也不排除在未来几个月我们会召集一些高等学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国家在“互联网+政务服务中提出了国家的一级化大平台,这是个非常大的体系,由国务院牵头,为此,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发了7个文件,所以大平台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容易来解决的。我们学校的大平台,校园内部的大平台现在大家做得非常好,在这几年在数据整合,在大平台的基础层上做得卓有成效,但是呢跟国家大平台和教育部的大平台怎么结合,后面我再展开来讲。


本次大会提的一些概念,比如“微服务”,“大智慧”,我在部里,在行业里提的叫“大平台”,“微服务”,“轻应用”,“大数据”,这是我们的技术模式。将来怎么来做,需要进一步探讨,我希望在座的很多专家,有丰富的经验,能跟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请大家来关注国家现在推进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包括信息系统资源的整合和数据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落到教育行业来讲,就是“互联网+教育服务”,落到高等学校,就是“互联网+校务服务”,当然也包括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


在“互联网+服务方面,我个人这么看待这个问题,目前或者说在过去,我们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在“互联网+服务方面是走在前列的。但是在现在,我不敢说我们在技术、理念和模式上走在前列。我在前面讲的国务院发了7个文件,在整个“互联网+服务上面,国家推的这些模式对我们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将会有深刻的影响。比如说我们在座的可能有很多来自江浙的学校,浙江提出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指群众所有的办事最多跑一次,也就是所有的事项要在网上在线申请、提交和办理,那么线下就只需要跑一趟。而江苏提出了“一网通办”,也就是你可以不用跑,一切事务在线上跑就行。“一网通办”要推的是数据共享,我们高等学校学生的学籍信息、在校信息,毕业生所有的学位、学历的信息,现在国家都要求共享到所有的部委和所有的地方政府。那么我们的学历理论上可以不用认证,地方政府说要查一下曾德华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什么专业,什么学位,不用查,拿教育部的数据共享就可以了。将来大家也不用证明,曾德华你是曾德华。所以国家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提了一个全国的一体化大平台,全国要建统一的“互联网+身份,由公安部牵头。在座的每一个人将来在互联网上办事的时候,会有一个实名的唯一身份号,一次认证,全网通办,可以在北京办,也可以在广东办。另外,电子证照、学生证,毕业证,学位证将来都要做成电子证照,建成证照库,纸质证照基本可以废弃了,要做到这个程度。


国家现在正制定电子证章,也正在制定《电子印章法》。2003年国家就颁布了《电子签名法》,但我现在看到在高等学校的应用都是非可信的应用,就是对信息系统的依赖,这在法律上是不可信的。在电子签名方面,现在教育部已经在国家密码管理局的批准下建立了一个教育行业的CA中心,可以为每一个老师发放电子证照,我们将来会给每个高等学校免费发放几十个证照,国家信息中心牵头已经采集了140万个电子证书。电子印章配套的法规还没有出来,国家正在做统一的电子印章系统,所以我们信息化的很多可信的机制和真正安全的模式并没有在整个教育信息化领域得到充分应用,对我们整个的数据和工作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再就是数据开放和数据共享。很快我们会在网上开放一部分数据,比如教育机构的编码,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到每一个高校,是有教育部规定的编码的,这个编码是教育行业标准。所有的社会机构,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社团组织,包括高等教育学会这样的机构,由国家工商总局牵头,也要做唯一的电子身份认证。所以,国家在这方面力度非常大,那么对我们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影响也将非常大。


第三个问题,智慧教育向智能教育转变。“智慧是指我知道,我能很聪明的知道。杜部长讲,智慧教育是智能教育的初级阶段。什么叫“智能教育”,智能教育是要用人工智能帮助我们教育来进行管理和教学。今年7月,杜部长专门牵头委托科技司,也就是教育部的科技委,请了十几个院士和一批部长专门就智能教育做了个研讨会。“智能教育”,从专家介绍的情况来看,远远不是我们能知道能分析能了解的,人工智能在教育里头如何能得到应用,我认为这是我们信息技术部门和教学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人工智能的很多应用,比如说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英语的阅读和发音通过计算机的识别能够判断你的准确率有多少,英语写作方面,我专门看过两三家平台的英语写作的分析,计算机系统的判读准确率大概在95%-96%之间,比老师的准确率要高。另外,在慕课的教学中,应付数千名学生的问题答疑,请了8个学生,用了1个机器人,进行了教学和网络课程答疑,3个月期间没有任何学生发现其中一个是机器人。机器人网上答疑的水平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人工的水平。这叫人工智能,叫智能教育。所以说,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很多应用,需要我们信息技术部门以及我们学校网络中心去做一些深入的前瞻性的研究和引导。


第四个问题,就是信息素养全面提升。为什么教育部和杜部长把学生和老师的素养的全面提升提到一个2.0全新的高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意味着,不论你是学中文的,还是学历史的,还是搞数学的,我们都能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科研教学中的问题。很多高校的教学信息化水平不够,我认为就是教师的信息素养没有达到一个水平,没有提高到一个层次。另外我们的学生,我不知道现在高校开课,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要学习信息技术课,都能够用计算机手段来解决自己在学习和研究中的问题。信息素养,除了信息技术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普及之外,还包括网络道德,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为什么要在这里专门强调和提出呢,我认为这些课题我们信息技术部门的同事比信息学院的老师更有优势,我认为你们可以站出来讲讲课,建议学校来建立一些课程体系,因为我们对这些信息素养比搞教学的老师体会更深刻,更切合实际,我们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就提以上4个问题跟大家探讨。


教育信息化这么多年的发展,成效很显著,但是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教育部在这几年发布的一些文件和政策,除了技术的因素和教育本身发展的战略需求之外,很多都是在座的各位高校的老师们在实践中创新出来的。所以我用毛主席的一句话,我们教育信息化真正应了一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座的各位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我们教育信息化的一块砖,将来会成为教育信息化这座大厦的基础。


今天讲的有些观点不一定正确,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最后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在珠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为现场实录,未经嘉宾审核)